王先生53歲,身高170公分,體重86公斤,身體質量指數(BMI)29.8,已明顯屬於肥胖。但他更困擾的是長期的疲勞嗜睡、夜晚打鼾、睡不飽的感覺,耳鼻喉科醫師建議他減重,並使用呼吸器治療一段時間,但面罩的壓迫感總讓他睡不安穩。後經朋友介紹輾轉來到中醫門診,經過三個月積極的中醫治療與飲食控制、運動管理,體重順利減了將近10公斤,感覺代謝變好、精神也好得多,睡眠品質也變好了。
什麼是「睡眠呼吸中止症」?
當睡眠時上呼吸道發生反覆性塌陷,導致呼吸變淺、吸氣費力,乃至呼吸中斷,就很可能患有「睡眠呼吸中止症」,透過睡眠檢查能獲得更準確的診斷。
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區分成以下三類:
阻塞型:睡眠時軟顎塌陷、阻塞呼吸道,引起打鼾、血氧濃度下降、睡眠中斷,是最常見的類型。
中樞型:較少見,主要因為腦部損傷(腦中風、顱內腫瘤、病毒性腦炎)、心臟衰竭或使用鴉片類藥物(嗎啡)所導致。
混合型:同時具有以上兩種原因。
睡眠呼吸中止會導致睡眠品質不佳(淺眠、睡眠中斷),影響白天的精神與專注力,而慢性疲勞一直是許多職安意外、交通事故的背後兇手。患者長期而言也更容易罹患慢性病,例如:肥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腦中風、憂鬱症、失智症、性功能障礙。
臨床上常遇到患者罹患三高(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),抱怨長期失眠、精神疲勞、頭昏頭痛、心悸,仔細詢問病史或問患者的枕邊人,才額外發現患者有打鼾的問題,或晚上打鼾一陣又突然停止(發生睡眠中斷)的現象,高度懷疑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。
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方式有哪些?
1. 減重:
對於體重過重的患者,減少目前10%的體重是合理的目標,能明顯改善睡眠期間的呼吸中斷,並且減輕體內慢性發炎、胰島素阻抗、血脂代謝異常。
減重方法很多,但應力求簡單化、方便執行,能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做得長久。減重以飲食控制為主,但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配角。原先有固定運動習慣者,可以增加運動的時間與強度;無運動習慣者,則宜儘快開始運動計畫。
筆者本身具有肥胖專科醫師資格,以筆者經驗,中醫定期追蹤、中藥改善代謝、綜合症狀與體質調整用藥的性質,其實很適合自主體重控制容易失敗或復胖的患者。結合抽血檢驗數據(血脂、血糖、肝腎功能監測)、飲食習慣分析,讓患者更容易成功減重。
2. 戒除菸酒:
喝酒雖然短期能幫助入睡,但長期卻是不利的,因為酒精還是具有成癮性(可能會愈喝愈多)、會減緩代謝、增加體內慢性發炎與缺氧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失眠問題,可以先諮詢醫師,考慮短期使用藥物或呼吸器來輔助。
3. 側睡:
睡姿會影響睡眠呼吸中止的發作頻率,仰躺時因為地心引力,舌頭與軟顎容易往後壓迫上呼吸道,約半數的患者能透過側躺睡姿改善睡眠呼吸障礙。
4. 處理慢性鼻炎與鼻塞:
鼻過敏引起的鼻塞需要積極處理。緩解鼻塞能改善張口呼吸、減少夜間呼吸中斷的次數。
5. 正壓呼吸器:
藉由將空氣打入呼吸道,改善睡眠期間的呼吸道塌陷。但也有三成以上的患者因為面罩漏氣、面罩的壓迫感、呼氣時的阻力、管路重量、氣流乾燥、攜帶不便等因素而無法持續治療。呼吸器的舒適性顯然是能否順利治療的一大考量。
7.
上呼吸道手術:
包含鼻中膈整形術、懸壅垂軟顎咽成形術、舌根懸吊術、扁桃腺切除術、正顎手術等多種類型,手術方式取決於呼吸阻塞的部位、健保給付及費用、醫師所受的訓練與個人經驗等等。手術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擴張呼吸道空間、減緩症狀,但不是一勞永逸的作法,後續的生活習慣調整、體重控制也很重要。手術也會有一定程度的麻醉與感染風險,最好能先與醫師討論利弊,或先嘗試其他療法後再考慮。
睡眠呼吸中止症 中藥針灸有幫助
對於不習慣呼吸器、牙套矯正器,也擔心自主體重控制容易失敗的患者,中藥調理與針灸治療是很合適的替代療法。中藥能改善代謝、抑制食慾、調整腸胃蠕動、緩解便秘、利水消腫,對於減重改善症狀有幫助。
2020年的一篇綜合分析研究(meta-analysis)則指出,針灸治療能減少患者睡眠呼吸中斷的次數。常用的針灸穴位包含:三陰交、照海、四神聰、神門、足三里、廉泉。筆者認為還可以仿效西醫目前新興的植入式舌下神經刺激器治療法,以針灸局部刺激舌下神經在下巴的分布區,增加舌肌、上呼吸道肌肉的張力,改善氣流並減少睡眠呼吸中止的頻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