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7-10

盆腔炎沾黏腹悶痛 中西醫聯手治療更有效

盆腔炎中醫治療, 慢性盆腔炎, 中醫藥

盆腔炎為發生在骨盆腔的感染症,通常是細菌經由陰道、子宮頸侵入骨盆腔的逆行性感染。盆腔炎較常發生於裝置子宮內避孕器、生理期的清潔不良、危險性行為、盆腔鄰近器官感染蔓延(例如:闌尾炎、腹膜炎)的患者,隨著性觀念的開放,盆腔炎有年輕化的趨勢。

盆腔炎急性發作時往往導致發燒、寒顫、下腹痛、白帶分泌物變多、解尿疼痛,如果治療不及時徹底,可能演變成慢性盆腔炎,最終引發慢性骨盆腔疼痛不孕,影響生活品質。

盆腔炎原因, 病因, 盆腔炎臨床症狀, 沾黏, 不孕, 骨盆腔疼痛

抗生素是盆腔炎最標準的治療方式,一般使用口服劑型。若症狀較嚴重或服藥未改善,則需要住院以抗生素針劑來治療。為了減少骨盆腔沾粘、不孕等後遺症產生,我還會建議在標準的抗生素治療以外,配合中藥治療來預防沾黏產生,減少日後腹悶腹痛、便秘、輸卵管水腫或阻塞導致不孕等困擾。


解密盆腔炎的中醫治療

急性期:

盆腔炎的急性發作期,抗生素的確發揮了比中藥還快速且精準的抑菌效果。然而抗生素並非沒有缺點,腸道、陰道的正常菌叢也會在抗生素的攻勢中受到破壞,這也是為何有些人吃抗生素容易腹瀉、噁心、脹氣的原因。
現行的抗生素療程,不外乎就在殺滅壞菌、維持益菌之間取得平衡。也因為每個人體內菌叢的分布與數量基準不同,平時腸胃功能差,或對抗生素治療敏感的患者,就很適合在抗生素治療以外,搭配中藥治療來減輕副作用、增強免疫力。中藥在盆腔炎急性發作時的治療目標,除了清利濕熱的藥物協同抗菌以外,也會評估患者腸胃的機能,輔以益氣、和胃的中藥,降低抗生素導致腸胃不適的副作用。

慢性盆腔炎, 中醫, 中藥, 針灸, 骨盆腔沾黏, 不孕, 慢性骨盆腔疼痛

慢性期:

對於反覆難癒的慢性盆腔炎,治療重點就不只是殺滅病菌,還包含預防及減少沾黏,並改善慢性骨盆腔疼痛與不孕

()組織沾黏:當盆腔局部的發炎反應愈明顯,愈可能造成組織沾黏;組織間的滑移太少、組織缺氧也與沾黏的形成有關。中醫可以透過下列幾種方式來減少沾粘:
1.     減少發炎介質的產生:中藥的清熱藥、涼血藥,具有廣效的抗菌作用、消炎作用。
2.     加速發炎介質的排除:中醫能透過通利大小便的方式,協助發炎介質與其他病理產物的排除。
3.     增加骨盆腔循環:缺氧環境會誘發血管新生的作用,促使沾黏的形成。中醫可以透過骨盆操、活血化瘀藥來改善盆腔的缺氧環境。
4.     增加組織器官之間的滑移:中醫可以透過骨盆操、軟組織鬆動術、針灸、按摩、藥物增加腸蠕動,減少沾黏的形成。


()疼痛:慢性骨盆腔疼痛的成因則較為複雜,起初與發炎反應有關,然而治療後雖然發炎反應減輕,卻未必伴隨著疼痛的改善。研究發現,慢性疼痛其實還涉及中樞神經的改變(central sensitization),導致對痛覺更為敏感,患者也常合併有憂鬱、焦慮、失眠等精神壓力。中醫可以透過疏肝理氣的中藥來穩定神經,配合化瘀理氣的中藥緩解疼痛。有別於口服藥常伴隨的腸胃副作用,針灸在止痛方面也是一個安全、有效的選擇。


()不孕:反覆發作的盆腔炎,會導致輸卵管表皮受損、化膿,進而導致結痂、沾黏輸卵管出現狹窄或阻塞不通,則阻礙精卵結合而干擾受孕。存在於骨盆腔的許多發炎介質、膿性分泌物,也影響卵子品質、干擾受精與著床。輸卵管結構若發生改變,往往需要外科手術的介入才能改善。因此一旦有骨盆腔的發炎感染,需要積極地治療,治療期間也要避免性行為、多休息,恢復原本的免疫力。

簡言之,骨盆腔炎急性發作時適合使用抗生素治療,並建議完成抗生素的治療療程,以避免殺菌不徹底而發展成慢性盆腔炎。配合中藥治療,則能在過程中減輕抗生素的副作用、增強免疫力。若不幸發展為慢性盆腔炎,則建議在抗生素治療以外,積極配合中醫治療,目的在於預防及減少沾黏、減輕疼痛、改善不孕。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婦科醫師,助您擺脫盆腔炎腹悶疼痛、增添好孕!

參考資料:

1. 陳志銜,陳俊傑,王博輝,陳宣志. 骨盆腔炎症的診斷與治療.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, 第33卷第2期, p.50-55.

2. 朱世增主編. 盆腔炎論治. 羅元愷論婦科, p.109-125.

3. Muluye R. A., Bian Y., Alemu P. N. (2014). Anti-inflammatory and antimicrobial effects of heat-clearing chinese herbs: a current review. J. Tradit. Complement. Med. 4 (02), 93–98.

4. Fuling Wu, Wenqin Liu, Haixing Feng, Li Long, Lianbing Hou, Chuqi Hou.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Adhesion.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. 2020; 2020: 8073467.

5. HC Lai, YW Lin, CL Hsieh. Acupuncture-Analgesia-Mediated Alleviation of Central Sensitization.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. 2019; 2019: 6173412.

6. CY Zhu, QH Xu, ZY Mao, N Lin. The Chinese Medicine Wu-Tou Decoction Relieves Neuropathic Pain by Inhibiting Hippocampal Microglia Activation. Sci Rep. 2018 Aug 16;8(1):12292.

7. Forouzanfar F, Hosseinzadeh H. 2018. Medicinal herbs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: a review. Iran J Basic Med Sci. 21(4):347–358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