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9-20

輪班工作的中醫養生

輪班工作的中醫養生

現代生活的快速便利,往往建立在辛勞的輪班與夜間工作者。隨著愈來愈多行業強調全年無休、即時服務,輪班成為許多人的工作常態。如果一時還無法脫離輪班生活,至少身體要調好才能走得長遠。輪班工作帶來的不僅是疲勞,許多疾病也跟長期輪班工作脫不了關係。


輪班或夜班工作對身體的影響

輪班工作者普遍存在作息不規律、用餐時間不固定、不當的光線刺激等問題。種種因素對於內分泌的影響層面極廣,壓力性荷爾蒙、褪黑激素、胰島素的分泌量與節律性皆出現變化。睡眠不足也會影響免疫細胞的活性,導致免疫力下降,比一般人更常出現感冒症狀。

總是睡不飽、工作專注力下降,留心「輪班症候群」上身

輪班工作的中醫養生

輪班或夜間工作對身體最直接的影響,便是生理時鐘混亂後的慢性疲勞睡眠不足。慢性疲勞、失眠會連帶影響工作表現,導致專注力、判斷力下降,情緒也變得易怒、焦躁,更嚴重則出現職安意外等問題。其實不只精神層面的困擾,輪班或夜間工作也與以下疾病有關:
(1)心血管疾病:一項美國研究調查75000名護士,輪班制5年以上資歷的護士相較於日間工作者,心肌梗塞的風險顯著上升。輪班或夜間工作者也更容易出現高血壓、冠心病。
(2)腸胃疾患:胃排空速率、消化酵素分泌、腸道免疫反應等腸胃功能也具有晝夜節律,消化不良、胃炎、胃潰瘍、胃酸逆流、脹氣、便祕等腸胃疾患更常見於輪班或夜間工作者。
(3)癌症: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總署(IARC)2007年已將「影響晝夜節律的輪班工作」列為可能的致癌因子。輪班或夜間工作者也具有更高的乳癌直腸癌發病率。
(4)月經失調:輪班工作愈久,愈容易出現不規律的月經週期。
(5)代謝疾病
:人體的能量代謝也具有晝夜節律,夜班工作較容易表現體重過重、肥胖,其中還以腹部肥胖(中心性肥胖)居多,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也較高。


輪班及夜間工作的中醫保養

「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」是傳統社會的普遍生活型態,以中醫觀點,人體的陽氣也該如同日出日落一般,隨著日出而逐漸充盛活躍,日落後則漸歸於靜寧潛藏。睡眠也是人體自我修復、腦部記憶重整、免疫系統強化的重要時刻,若以中醫哲學的陰陽二元概括,則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「補氣」、「養陰」的階段。
輪班或夜間工作者,有較高機率因為睡眠不足、睡眠品質下降,而呈現「陰虛陽亢」的體質,表現口乾舌燥、眼睛乾澀、焦躁易怒、淺眠多夢、怕熱易流汗等症狀;陰質的長期虧耗也會累及陽氣的充盛升發,而表現出慢性疲勞、困倦乏力「陽氣虛損」的症狀。若合併飲食習慣不良(用餐時間不固定、夜間進食、飲食不均衡、高油高鹽料理…),則連帶影響脾胃(消化系統),而出現腹脹、胃酸逆流、胃痛、便祕「脾胃不和」、「痰濕停滯」的表現。
中醫對於輪班或夜間工作者的體質調理,常使用益氣養陰、養心安神等方法,幫助提升睡眠品質、改善疲勞,若合併出現腸胃功能障礙,則兼以調理脾胃、消積導滯的處方。


輪班工作的養生之道

1. 將每天的進食時間集中在10-12小時範圍內,盡可能睡前3小時內不再用餐。
※第一餐可以設定在開始工作前,第二餐為工作中的空檔(類似白天班的午餐),第三餐則是收工下班後。
※飲食上選擇低油、低鹽、非烤炸、醬料調味少的原型食物(接近食材原本樣貌)為佳,採取均衡飲食(碳水化合物:蛋白質:脂肪=532)
色胺酸食物:「色胺酸」是合成褪黑激素的材料,而褪黑激素能縮短入睡時間,改善一部分人的失眠。乳製品、胚芽、豆類與豆製品、魚類、堅果類是較常見富含色胺酸的食材,可以每天酌量補充。
※對於咖啡因(例如咖啡、茶類)的反應因人而異,若嚴重失眠則應避免飲用,或在睡前的6小時飲用完畢。
2. 上夜班前先小睡,工作前可以適量使用咖啡因提神或接觸光線,促進夜班工作的適應力與精神。
3. 減少頻繁地換班,或依順時鐘方式排班:順著排班(白班→小夜班→大夜班)通常比較容易適應。
4. 白天就寢時盡量減少光線刺激,房間保持陰暗、安靜、涼爽舒適:黑暗的環境有利褪黑激素的分泌。
5. 不抽菸、不使用酒精飲料助眠。
6. 保持規律運動,但不適合在睡前運動:可以在下班並適度休息後,維持一個固定的時間運動,研究發現能增進睡眠品質、改善疲勞。

輪班工作的中醫養生

參考資料:

1. Patel S.R., Malhotra A., Gao X., et al. A prospective study of sleep duration and pneumonia risk in women. Sleep. 2012;35:97–101.
2. Cohen S., Doyle W.J., Alper C.M., et al. Sleep habits and susceptibility to the common cold. Arch Inter Med. 2009;169(1):62–67.
3. Gu F, Han J, Laden F, et al. Total and cause-specific mortality of U.S. nurses working rotating night shifts. Am J Prev Med. 2015 Mar; 48(3):241-52.
4. Pilar Codoñer-Franch and Marie Gombert. Circadian rhythm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. World J Gastroenterol. 2018 Oct 14; 24(38): 4297–4303.
5. Knutsson A, Bøggild H.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mong shift workers. 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. 2010 Mar; 36(2):85-95.
6. Straif K, Baan R, Grosse Y, WHO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Monograph Working Group. Carcinogenicity of shift-work, painting, and fire-fighting.Lancet Oncol. 2007 Dec; 8(12):1065-6.
7. Lin X, Chen W, Wei F, et al. Night-shift work increases morbidity of breast cancer and all-cause mortality: a meta-analysis of 16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. Sleep Med. 2015 Nov; 16(11):1381-1387.
8. Christina C. Lawson, Elizabeth A. Whelan, et al. Rotating shift work and menstrual cycle characteristics. Epidemiology. 2011 May; 22(3): 305–312.
9. Chen JD, Lin YC, Hsiao ST. Obesity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of 12-hour night shift female clean-room workers. Chronobiol Int. 2010;27(2):334-344.
10. Gan Y, Yang C, Tong X, et al. Shift work and diabetes mellitus: a meta-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. Occup Environ Med 2015;72:72-8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