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新冠殘留疲勞、胸悶、腦霧後遺症,4種證型中醫調理
大多數人感染新冠病毒後,症狀可能在 2-3 週內逐漸消失。但有一部分的患者卻可能在染疫已過 3 個月後,仍有殘餘的症狀揮之不去,稱為 「新冠後遺症」或「長新冠」(post COVID-19 conditions, long COVID) 。 據統計,高達四成的確診者可能在染疫後出現長期後遺症,影響康復後的生活。 年長者、女性、肥胖、曾有肺部疾病、多重慢性病,更是出現後遺症的危險群 。
常見的新冠後遺症包含: ●倦怠疲勞( 最常見) ●胸悶、短氣、呼吸費力、慢性咳嗽( 常見) ●腦霧(brain fog) 現象:記憶力變差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理解力下降 ●頭痛、肌肉痠痛 ●味覺、嗅覺異常 雖然新冠病毒主要影響肺部,但也會藉由血液、淋巴循環影響其他器官組織,例如腸道、神經系統。 後遺症的發生,可能就來自於體內未被免疫系統徹底清除的潛伏病毒。急性病毒感染也容易引發 免疫系統過度反應,釋放過多的發炎物質,反過來傷害到正常器官組織,產生長期後續症狀。
緩解新冠後遺症,中醫4 種證型調理
如果出現康復期的長期後遺症,急性期的治療用藥( 例如中藥「清冠一號」或西藥「Paxlovid 」) 就難以派上用場。然而中醫師依據患者不同的體質類型、症狀表現,開立符合患者個人的處方,也能幫助舒緩殘留症狀、恢復體能。 常見的體質證型分類如下: ●肺脾氣虛型 典型症狀:疲勞、胸悶短氣、食慾不振、肌肉乏力、排便稀軟 建議處方:香砂六君子湯、參苓白朮散加減 ●氣陰兩虛型 典型症狀:疲勞、口乾咽乾、慢性咳嗽、低燒、身熱感 建議處方:生脈散、竹葉石膏湯、麥門冬湯、清燥救肺湯加減 ●肝氣鬱結型 典型症狀:焦慮、情緒低落、胸悶、失眠、喉嚨痰梗感 建議處方:加味逍遙散、酸棗仁湯、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 ●痰瘀阻絡型 典型症狀:肺部纖維化、嗅覺味覺衰退、腦霧等認知功能下降 建議處方:桂枝茯苓丸、血府逐瘀湯、溫膽湯、石菖蒲、川芎等加減 中醫調理可以協助恢復感染後的臟腑失調,在康復期也要 維持充足的睡眠 ,能從事輕度的活動運動,但 短期內宜避免高強度、大出汗的運動 ,飲食上宜 避免炸物、甜食、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菸酒 。讓身體充分修復,回復免疫系統的平衡,也有助於減少疫情下的反覆感染。
門診預約諮詢 洪皓脩 中醫師
參考資料: Chen C, Haupert SR,
Zimmermann L, et al. Global Prevalence of Post COVID-19 Condition or Long
COVID: A Meta-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[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,
2022 Apr 16]. J Infect Dis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