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11-09

自律神經失調日常調養5招

自律神經失調,日常調養,中醫,針灸,洪皓脩中醫師,失眠心悸頭暈耳鳴

上一篇,皓脩醫師介紹了自律神經失調的常見表現與中醫治療
自律神經失調常是日積月累的壓力、作息紊亂、憂鬱焦慮所形成的惡性循環,調整生活習慣對於康復至關重要!


自律神經失調的日常調養5

1.充足、品質好的睡眠:請諮詢醫師釐清失眠成因,嚴重失眠者建議先使用安眠藥幫助睡眠,要先讓自己能睡,才來考慮藥物的減量中藥處方也能安神、輔助減少安眠藥的劑量。
  (1)  中午過後,儘量不再喝茶、咖啡
  (2)  睡前半小時不滑手機、看電視,減少藍光對腦部的興奮刺激,醞釀睡眠狀態
  (3)  晚餐後減少飲水量
  (4)  維持規律的作息,穩定生理時鐘
  (5)  睡前1-2小時,可以沖熱水澡、泡腳
  (6)  睡眠時的燈光儘量調暗
2.減少生冷飲食:如果頻繁出現腸胃症狀(腹瀉便秘、腹脹氣、腹痛),請嘗試減少生冷的飲食物,包含冰品、冷飲、生菜沙拉、生魚片、大部分水果。
3.規律運動:利用白天時間進行戶外運動,一方面能接觸陽光、改善情緒,另一方面則能強化心肺功能與代謝
。可以先從緩和的有氧運動開始,並將意念專注在肌肉的協調與呼吸上。
自律神經失調,日常調養,中醫,規律運動,洪皓脩中醫師,失眠心悸頭暈耳鳴


4.唱歌整合自律神經:唱歌時因為需要想著歌詞、調息換氣與發聲要能相互協調,對於心肺與認知功能的整合是很好的練習。任何歌曲類型都可以,也不須擔心唱得不好,大不了趁著洗澡時的流水聲輕聲歌唱。
5.轉念:
試著回想今天遇到的美好事物,平安無事地過了一天也是一種幸福。也請相信生活習慣的調整配合中醫治療,一定會有康復痊癒的一天!

 

中醫穴位保健

內關穴能用於鎮靜安神,緩解心悸心慌、焦慮、腸胃脹氣,當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發作或加重時,可以按壓左右兩側的內關穴各 1 分鐘,配合呼吸吐納、唱歌,調節自律神經功能。

自律神經失調,日常調養,中醫針灸,穴位,內關穴,鎮靜安神,洪皓脩中醫師,失眠心悸頭暈耳鳴

最後,皓脩醫師也想提醒自律神經失調的病友,對於相關治療需要多些耐心,多與主治醫師討論預期的治療目標、分享自身感受,有時一套治療模式會需要一段時間才感受到效果,如果陷入頻繁更換醫師的「逛門診循環」,或治療稍微好轉即中斷,往往前功盡棄,平白拖慢了康復的時機


更多自律神經失調文章:
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與中醫治療
輪班工作的養生方法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