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悸頭暈耳鳴失眠 中醫對治自律神經失調
53歲的梅小姐,5年前診斷出癌症後,接受手術、放療並開始長期的化學治療。也從那時開始,經常突然發生頭暈、頭皮發麻、心跳加快、胸悶喘不過氣的感覺,有時伴隨莫名的恐慌感,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,每逢回診檢查前,不僅發作頻率增加還伴隨失眠。
梅小姐剛開始中醫治療時,總是先深吸一口氣才進門,跟一般患者進診間時相對輕鬆、自在的神情有很大不同。我替她把脈、舌診、問診後,認為她的許多症狀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,屬於肝氣鬱結、心脾兩虛的中醫證型,給予疏肝理氣、和養心血兼補氣的藥物,治療兩個月後,梅小姐已經能比較輕鬆、自在地交談,頭暈、心悸、失眠的頻率也減輕許多,原本眉頭深鎖的神情也逐漸浮現一些笑容。
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?會有哪些症狀?
自律神經包含交感神經、副交感神經,是身體的自動調節系統,不受大腦意識控制,能協調身體各器官系統的運作。
交感神經活化時呈現興奮作用,能使血管收縮、血壓升高、心跳加快、腸胃蠕動減緩、抑制排尿…,提供人體在面對壓力時需要的爆發力與應變能力。
副交感神經活化時呈現抑制、修復的作用,能使血管擴張、血壓下降、心跳減緩、腸胃蠕動增加、刺激排尿…,提供人體在平穩狀態時的修復力與穩定性。
正常情況下,交感、副交感神經會隨著作息、生理節律而相互協調。若面臨壓力、過度忙碌勞累,或原本即屬於緊張焦慮、要求完美、精神敏感的個性,長期下來很可能出現自律神經失調。
當自律神經失調,器官各自運作而缺乏協調,就有可能出現下列各種症狀:
(1)莫名恐慌、焦慮、緊張、壓力大
(2)失眠,入睡困難、容易醒
(3)口乾舌燥、咽喉異物感
(4)胸口悶、心悸,常需要深吸氣
(5)疲勞、全身痠痛、頭昏頭暈、耳鳴
(6)胃酸逆流、打嗝、胃脹氣、腹瀉、便祕
(7)月經失調(月經遲延、經前症狀變多或程度增加)、男性勃起功能障礙
自律神經失調並非器官本身出了問題,而是調控器官功能的系統失靈,因此健康檢查時器官的結構、功能可能都正常,而找不出原因。
自律神經失調的中醫調理
以中醫觀點,人的各種精神情志、五臟六腑的協調統籌,皆有賴於「心」,中醫所說的「心」不僅包含心血管系統,也包含大腦意識與自律神經功能。
五臟中的「肝」能調暢全身氣血,調節情緒,若天性容易緊張、思慮較多、長期壓力,容易導致肝氣鬱結不暢、影響心神,或波及「脾胃」,影響腸胃蠕動而出現腹痛、脹氣、腹瀉或便秘。
許多中醫處方(例如:逍遙散、小柴胡湯、抑肝散、歸脾湯、甘麥大棗湯、柴胡龍骨牡蠣湯…)都能起到安神鎮靜、滋養補虛的作用,臨床上詳細的問診、脈診等資訊,有助給予最適切的處方。
除了中藥調理,針灸也是中醫調治自律神經失調的重要方法。頭部是身體多條經絡的匯集處,在頭皮進行針灸或穴位的按壓,能放鬆頭頸部肌肉、安神、提振經絡氣血,改善自律神經失調。
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錯綜複雜,如何調整生活習慣更快康復,有時不是依賴名醫,而是找到細心分析、診斷治療的醫師。皓脩醫師會在下一篇分享自律神經失調的日常調養方法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