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痔瘡
痔瘡為肛門內靜脈叢及結締組織突起的疾病,它的產生和小腿的靜脈屈張類似,可歸因於靜脈回流受阻、靜脈管壁異常擴張。長期便秘、久站、久坐、懷孕後期、肥胖、肝硬化等因素都會導致肛門直腸周圍的靜脈回流受阻,而產生痔瘡。
痔瘡依據發生的部位,還可分成內痔與外痔,兩者以肛門、直腸間的分界(也就是齒狀線)來作區分。一般來說,內痔比較不會引起疼痛,往往是偶發的血便,做大腸鏡檢查時才發現;外痔則因為靠近肛門口,不僅容易被察覺,也容易引發疼痛。
痔瘡與其他疾病的鑑別
痔瘡患者的常見症狀為大便出血,以及肛門搔癢、疼痛。看到大便出血,許多人都很擔心是否為大腸癌的前兆,但其實血便因為大腸癌而引發的比例很少,更可能是由腸炎、痔瘡、肛裂、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因素引起。如果有大腸癌的家族史,或是真的很擔心,也不要諱疾忌醫,請冷靜尋求醫師診斷保個心安。
糞便的顏色也能協助鑑別腸道的出血疾病,如果是上消化道出血(例如:嚴重的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),大便會呈深黑色的瀝青狀,需及時就醫處理。如果看到的是正常顏色的大便但挾有血絲,出血的顏色鮮紅,或是在擦屁股時才發現有出血,就比較可能是痔瘡。
臨床上也會遇到患者自以為有血便,一問之下才發現是前幾天吃火龍果、豬血湯、鴨血、鐵劑等原故,當出現這種情形時基本上可以放心,是因為食物的色素、鐵質等成分所造成的大便顏色變化。
痔瘡的治療
大約40%的痔瘡患者是沒有症狀的,當痔瘡發作時,一般人可能傾向購買藥膏自行使用。市售的痔瘡藥膏大多為複方成分,包含止痛、止癢、收斂、止血、消炎等多種療效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含類固醇成分的藥膏不能使用太久,最好不要超過一星期,以免因過量使用引起皮膚炎。
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在改善痔瘡的發作上也很有幫助。平時應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、水分(建議達1.5-2公升),減少油炸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,並設法改善便秘或腹瀉。
現代人生活忙碌,工作時常要坐著,通勤時也坐著,回家則常躺在沙發或床上,除非有心否則運動的質量經常不足,很容易造成肛門周圍的血脈瘀滯,而產生痔瘡。若能下定決心從生活型態上作改變,維持規律運動、避免久坐及久站,搭配短期的中藥或西藥治療,能夠更快脫離痔瘡反覆發作的苦惱。
中醫治療痔瘡的法寶─紫雲膏、黃連膏
紫雲膏的組成包含紫草、當歸、麻油、黃蠟,具有消炎、消腫、滋養潤膚、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,適合外痔局部病灶偏乾、搔癢的類型,使用時可以穿戴手套,取適量塗抹於肛門內側與外痔周圍。
黃連膏的組成包含黃連、冰片、凡士林,具有清熱燥濕、止癢、瀉火解毒的功能,可以用於內痔外痔,局部腫脹紅熱的類型,使用時一樣可以穿戴手套,取適量塗抹於肛門內側。
中藥內服調理痔瘡
痔瘡依據臨床表現,可概略分成以下類型:
腸燥便秘型:這一類痔瘡患者主要表現便秘、大便質地堅硬,與火氣大、嗜食辛辣、蔬果攝取不足、飲水量少有關。中藥調理以清瀉腸胃火氣、通腑降氣為主。
濕熱蘊結型:這一類患者可能因為飲酒過量,或飲食偏好辛辣油炸,導致腸胃積蘊濕熱,而表現時有便意但排便不暢、身體沉重、口臭等症狀。中藥調理以清利濕熱,代謝腸胃水濕為主。
氣血虛弱型:這一類患者可能痔瘡病程較久,每次出血時間長,或有脫肛難收的感覺,且常表現虛弱、疲倦。中藥調理以健脾升舉中氣、養血為主。
參考資料:
1.
關威,
李師,
張曉明.
中醫治「痔」的古代文獻研究.
2017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
31(6):10-18.
2.
Riss S, Weiser FA, Schwameis K, Riss T, Mittlböck M, Steiner G, Stift A. The
prevalence of hemorrhoids in adults. Int J Colorectal Dis. 2012
Feb;27(2):215-20.
3. UpToDate, Hemorrhoids: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