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懷孕及產後的媽媽們都有腰痠的困擾,有些人在產後可以很快地緩解,有些人則深受反復難癒的腰痠所苦,麻煩的是這類腰痠往往不是簡單貼個藥布、休息一下就可以好轉的。
何以腰痠如此難癒?中醫能提供什麼幫助嗎?以下就讓我們來逐一了解。
先認識骨盆的結構
骨盆是由薦骨、髂骨、恥骨、坐骨所共同組成的一個環狀結構,能保護盆腔內的器官。其中左右兩側形狀像是蝴蝶翅膀的扁平骨骼即為「髖骨」,它是由髂骨、恥骨、坐骨這三部份共同組成。兩側髂骨在身體後方所夾住的骨骼即為「薦骨」,它承受了來自上半身的大部分重力。左右兩側的「恥骨」則透過恥骨聯合韌帶連接在一起,構成骨盆的前緣。「坐骨」顧名思義,是坐姿時屁股與椅面最接近的骨結構。
在兩側的「蝴蝶翅膀」之間,與薦骨所構成的關節面即為「薦髂關節」,關節周圍纏附的許多韌帶,提供骨盆一個很好的支持及保護力量,然而姿勢不良、不當的負重都有可能導致薦髂關節產生錯位,引發腰痠腰痛。
骨盆如何保持穩定?
骨盆既承受上半身的重力,也承受下肢往上傳遞的地面衝擊力。骨盆的吸震功能,來自緊密嵌合的骨骼結構、肌肉韌帶的支持保護,讓人體在跑跳的過程中不致受傷。腹部的肌群(尤其是腹橫肌)、臀部的肌群(尤其是臀大肌)對於骨盆「薦髂關節」的穩定也具有重要角色。
懷孕生產為何導致腰痠?
懷孕期間分泌的「鬆弛素」,會使骨盆周圍的韌帶鬆弛、關節活動度增加,讓身體能承納逐漸長大的胎兒。隨著胎兒的發育,難以避免地會對骨盆周圍的肌肉、韌帶產生壓迫與拉扯。懷孕後期的骨盆前傾、腹部肌肉過伸無力,也會減弱骨盆的穩定度。
產後隨著腹腔壓力減少、鬆弛素濃度下降,骨盆底肌會逐漸恢復原本張力,有些人配合運動與姿勢矯正、減重瘦身,身材能很快恢復,腰痠也大幅減輕。但如果懷孕期間體重增加太多,或是在坐月子期間缺乏足夠的運動、腰腹部核心肌群無力,或反覆彎腰及上下樓梯等動作,就很容易拖慢骨盆的復原進度,導致腰痠難以好轉。
產後腰痠的好發部位
「薦髂關節功能障礙」是產後腰痠的常見原因,痠痛點最常出現在後上髂嵴(PSIS)周圍,或坐骨結節周圍、腹股溝處。六成左右的患者會合併出現下肢的麻木或刺痛感。當坐在板凳或沒有坐墊的椅子時,疼痛往往較為明顯。
此外,束脊肌群、臀中肌、梨狀肌,也是產後媽媽經常痠痛的位置,藉由結構診察可以很快找出原因。
痠痛別隱忍!針、藥、手法助您骨盆回正
骨盆結構不正所引發的痠痛,單用貼布往往效果不好,結構的失衡甚至影響產後的體態恢復,導致小腹突出、腹部鬆弛無力、臀圍變大,引發腰背疼痛、肩頸僵硬痠痛。
別讓腰痠影響您的心情與生活!已有許多研究顯示針灸的止痛效果,中醫則可以結合針灸與傷科手法舒緩疼痛,放鬆緊繃肌肉,改善骨盆周圍肌群的平衡與協調性。不同於一般國術館的整脊、喬骨盆,現代中醫融合解剖學與物理治療知識,能科學化地評估骨盆的傾斜程度與方向性,結合傷科、針灸與物理治療手法,幫助緩解疼痛、骨盆回正。中藥的補肝腎藥、活血化瘀藥,也能幫助活化血循、促進組織修復,避免長期吃止痛藥的副作用。
日常的訓練與保養,助您及早告別產後腰痠
平常訓練腰腹部的核心肌群,可以改善部分媽咪們的產後腰痠,增進日常活動時骨盆的穩定度與肌肉的協調性。
產後半年內避免翹腳或穿高跟鞋,可以改穿平底鞋。
儘量不在過軟的沙發或軟墊上抱小孩,以免支撐力不足,引起腰腹部肌肉疲勞;也不坐過於低矮的椅子。
站姿時儘量讓身體重心平均分配於兩腳,減少三七步的站姿。
坐月子期間仍然要有適度的活動,避免久站、久坐、彎腰,如果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運動,產後6週開始運動已經相對安全。
更多骨盆矯正文章看這裡:
產後恥骨聯合分離
X光判別輔助中醫橋骨盆
骨盆帶有用嗎?骨盆矯正中醫有話說
參考資料:
1. Sacroiliac Joint Disorder: Accurately Diagnosing Low Back Pain, Eiichi Murakami, 2019, Springer
2. UpToDate. Maternal adaptations to pregnancy: Musculoskeletal changes and pain
3. Close C, Sinclair M, Liddle SD, et al. A systematic review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(CAM) for the management of low back and/or pelvic pain (LBPP) in pregnancy. J Adv Nurs. 2014 Aug;70(8):1702-16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