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上月經沒來、週期不規則,排除懷孕的因素,還有很多原因可能造成週期紊亂。即便用藥催經,下個周期可能又故態復萌,釐清月經沒來的原因、堅持治療,才能更快擺脫「好朋友」遲到不來訪的困擾!
月經是如何產生的?
月經其實就是剝落的子宮內膜,自青春期開始,子宮內膜透過一連串的內分泌調控而週期性地增厚與剝落。下視丘、腦下垂體等神經內分泌調控、卵巢的荷爾蒙分泌、卵泡的發育成熟與、排卵,以及黃體的功能,都會對內膜的增厚與穩定性造成影響。
月經沒來怎麼辦?
在正常情況下月經每月規律來潮,然而身體畢竟不是絕對精準的機器,月經如果只是偶發性的遲到一下,還可以再做觀察。在初經開始的2-3年內,或是接近平均停經年齡(50歲)時,也比較容易出現月經遲到的情形。
月經沒來也一定要考慮到是否有可能懷孕,如果近期曾有過性行為,即便再怎麼覺得不可能,驗孕就能協助釐清判斷。
如果原本月經規律,在排除懷孕的情況下已經快2-3個月沒來,建議就醫檢查分析病因。
月經沒來的常見原因
有許多因素都可能導致月經不來,這邊暫不討論第二性徵發育遲緩、尚未有初經的「原發性閉經」,也不討論懷孕、哺乳、停經等「生理性閉經」。如果原本有月經,卻出現月經遲延不來的情形,大部分可歸為以下原因:
下視丘功能失調(約佔三成):精神壓力、體重過輕、過量運動,會引起腦部的下視丘功能失調。工作或考試壓力、厭食或刻意的禁食減重導致過瘦,以及運動員的月經紊亂,都可能與此有關。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(約佔三成):也是月經紊亂的常見原因,典型的表現還包含肥胖、易長青春痘、體毛多,藉由超音波檢查卵巢型態可以協助診斷。
卵巢早衰(約佔一成):在40歲以前便發生卵巢功能的衰退,出現月經遲延、月經量減少、潮熱等類更年期症狀,可以配合抽血檢查來確立診斷。卵巢早衰可能找不到明確的誘發原因,先前的卵巢手術、化療、放療、卵巢早衰的家族史、自體免疫疾病、長期接觸環境荷爾蒙,都有可能會降低卵巢功能。
甲狀腺功能低下(約佔一成):甲狀腺分泌不足會影響卵巢的荷爾蒙分泌與排卵功能,也可能出現疲倦、反應遲鈍、憂鬱等症狀。
高泌乳素血症(約佔一成):可能與壓力、服用某些精神科藥物、腦下垂體腫瘤有關。除了引起月經紊亂,也常伴隨出現乳汁分泌;較大的腦下垂體腫瘤也可能導致頭痛、視覺障礙。
月經沒來,打催經針(或吃催經藥)讓月經來就算好了嗎?
催經是利用黃體素用藥期與停藥後的濃度差異,刺激內膜剝落,形成假性月經。雖然看似月經有來,原本月經遲延不來的根本問題仍未改善,有可能在之後的月經週期又再發生相同困擾。
月經沒來可以用中醫調理嗎?
誠如前面所說,許多因素都與月經的遲延或紊亂有關,中醫相較之下長於改善功能性病變(例如甲狀腺疾病、多囊性卵巢等內分泌異常),器質性病變(例如腦下垂體腫瘤)往往不如手術處理快速。若單純以中醫調理,較適合月經沒來但尚未超過3個月的情形,若月經沒來已過3個月,建議先抽血及超音波檢查,評估是否有器質性病變,或先使用西藥催經後,搭配中西醫共同治療。
以中醫觀點,月經主要與心、肝、脾、腎等臟腑功能有關,中醫所說的「腎」主要與生殖、生長發育、泌尿功能有關,腎中涵藏的精氣充盈,則能推動女性表現月經、乳房發育等第二性徵。中醫的「心」則涵蓋了部分的腦功能,也總管了全身血脈的流通,包含月經。中醫的「肝」則與內分泌、神經調控有連結,情志的舒暢與全身氣血的周流,也有賴於肝氣的推動。「脾」則代表人的消化功能,能運化飲食物並轉化成人體可用的氣血精微,提供內膜增厚的物質基礎。中醫除了評估臟腑功能有無正常發揮,也會觀察氣血流通的路徑是否出現「障礙」,肥胖、嗜食生冷食物、長期便祕、久坐、骨盆腔沾黏或相關的手術史,這些因素所造成的「痰濕」或「血瘀」,也是干擾內分泌調控、月經如期來潮的不利因素。
中醫對於閉經(月經不來)的治療,多以「補腎」為主,並視情況輔以「疏肝」、「通降心氣」、「健脾」、「化痰」、「活血化瘀」等方藥。有些研究也發現針灸能促進排卵,幫助協助恢復正常的月經週期。
不論偏好中醫或西醫治療,釐清病因、催經後持續診察治療還是必要的。飲食、作息等生活型態的調整,對於某些原因引起的閉經(例如多囊性卵巢、下視丘失調閉經)也是很重要的治療手段。留意身體傳達的訊息、趁早調養生理期,有望遠離月經遲到、週期紊亂的困擾!
參考資料:
1. UptoDate, Epidemiology and causes of secondary amenorrhea.
2. Yun L, Liqun W, Shuqi Y, Chunxiao W, Liming L, Wei Y. Acupuncture for infertile women without undergoing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 (ART)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Medicine (Baltimore). 2019;98(29):e16463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